news center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责任教育法》《国家中长时间教育变革和展开规划大纲(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推进责任教育均衡展开的定见》(国发〔2012〕48号)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责任教育一体化变革展开的若干定见》(国发〔2016〕40号),稳固责任教育根本均衡展开效果,引导各地将责任教育均衡展开向着更高水平推进,全面进步责任教育质量,经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赞同,决议树立县域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督导点评准则,展开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县(市、区)督导点评确定作业。为此,拟定了《县域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督导点评方法》,现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本方法要求,积极展开对本行政区域内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县(市、区)的督导点评作业。
第一条 为稳固责任教育根本均衡展开效果,进一步缩小责任教育城乡、校际距离,全体进步责任教育标准化建造水平缓教育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责任教育法》《国家中长时间教育变革和展开规划大纲(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推进责任教育均衡展开的定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责任教育一体化变革展开的若干定见》,决议展开县域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督导点评确定作业。为此,拟定本方法。
第二条 县域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督导点评确定的目标是县(含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和国家划定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以下总称县)。
第三条 对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县的督导点评确定,坚持“依法施行、保证公正、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准则。
第四条 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县应具有以下根本条件:经过国家责任教育根本均衡展开确定三年以上;根本均衡展开确定后年度监测继续坚持较高水平。
第五条 县域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督导点评确定,包含资源装备、政府保证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内容。
第六条 资源装备点评经过以下7项目标,要点点评县域责任教育校园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装备水平,一起点评这些目标的校际均衡情况。详细包含:
每所校园至少6项目标到达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一切目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七条 政府保证程度点评经过以下15项目标,要点点评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执行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方针要求,推进责任教育均衡展开和城乡一体化的作业成效。详细包含:
(二)县域内城乡责任教育校园建造标准一致、教师编制标准一致、生均共用经费基准定额一致、根本装备装备标准一致;
(三)一切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装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间,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四)一切小学、初中规划不超越2000人,九年一贯制校园、十二年一贯制校园责任教育阶段规划不超越2500人;
(八)全县责任教育校园教师平均薪酬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薪酬收入水平,按规则足额核定教师绩效薪酬总量;
(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十一)全县每年沟通轮岗教师的份额不低于契合沟通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间,骨干教师不低于沟通轮岗教师总数的20%;
(十三)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校园)就近划片入学份额别离到达100%、95%以上;
(十五)留守儿童关爱系统健全,全县契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校园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校园就读的份额不低于85%。
第八条 教育质量点评经过以下9项目标,要点点评县域责任教育遍及程度、校园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归纳本质展开水平。详细包含:
(九)在国家责任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到达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第九条 社会认可度查询的内容包含: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执行教育公正方针、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以及责任教育校园标准办学行为、施行本质教育、考试点评准则变革、进步教育质量等方面获得的成效。社会认可度查询的目标包含: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大众。
第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县不予确定:存在以考试方法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要点校园或要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时间聘任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严峻安全责任事故和严峻违纪违规事情;有招摇撞骗行为。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县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情况进行自评。自评到达要求的,报地市级复核后,向省级提出点评请求。
第十二条 省级教育督导组织对请求点评确定的县进行督导点评。点评前向社会公告,点评成果向社会发布,承受社会监督。经过省级督导点评的县,由各省(区、市)报送教育部请求审阅确定。
第十四条 教育部树立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监测和复查准则,对全国县域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情况进行监测,对已经过确定的县进行复查。
各省(区、市)教育督导组织树立责任教育均衡展开监测和复查准则,对经过国家确定的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县进行监测和复查。
第十五条 县域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点评成果,是上级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首要负责人实行教育责任点评和教育展开水平归纳点评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区域内完成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的县给予赞誉,并对其作业经验进行宣扬推行。
第十七条 对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水平监测复查成果达不到规则要求的县,由教育部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依据相关规则进行问责;对接连两年下滑的县,将吊销其“责任教育优质均衡展开县”称谓。